立即下载
红土地上的小学数学教学领航人 记桑植县教育局教研员李剑
2025-09-13 14:45:21 字号:

红土地上的小学数学教学领航人 记桑植县教育局教研员李剑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谢德才 张家界报道

在张家界市桑植县,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她用24年的坚守,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一直播撒着智慧的种子。

她从偏远山村的启蒙教师到引领区域教研的领航人,她始终带着“潜心教书,精心育人”的初心,坚定前行。无论是在岩屋口小学的煤油灯下备课,还是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电脑前打磨课例,总有她对教育最质朴的热爱与最真诚的执着。

她,就是李剑。

以“爱”为帆,在课堂深处扎根

2000年夏,刚从湖南省永顺民族师范学校毕业的李剑,背着行囊,走进桑植县岩屋口小学。两山夹一河的校园里,五年级学生有的比她还高,却连叠被子都要手把手地教。“他们只是个子高的孩子啊!”李剑把这句话刻在心里。从此,她既是老师,又是“大姐姐”。

她带着学生在阳光下晒被子,每月提醒他们换洗被褥,把教室和寝室打理得像家一样整洁。班上有很多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几个学生冬天还穿着薄衣单鞋,李剑老师悄悄地把自己弟妹的棉衣、棉鞋给了他们。至今,还有一个曾被李老师照顾的男孩说:“李老师是个好教师!”课堂上,她蹲下来,和学生说话,釆用“儿童化”的语言讲数学题中的“平均分”时,带孩子们分野果;算“路程”时,量一量从教室到河边的距离。一个内向的学生总低着头。她每天在课堂上机智地让这个学生回答问题,询问他的困惑。这个学生从结结巴巴到侃侃而谈,孩子眼里的光,渐渐亮了起来。

“教育不是灌输,是陪着他们慢慢长大。”李剑的日记本里,写着这样的感悟。

2005年,李剑调任澧源镇第一小学后,她对孩子们的“爱”有了新的模样。首创“班干部竞选就职演说”,让一年级小朋友站在讲台上说:“我要为大家擦黑板”;推行“小组评价上墙”,用小红花和掌声,让每个孩子尝到被肯定的甜;带领学生跳《虫虫飞》。学校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活动,她所带的班级拿下一个又一个一等奖……她带的班级成绩,常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她班级的孩子们的笑声总比别处多。有家长说:“我家娃,以前怕数学,现在回家就说‘李老师今天又教了我们玩数学游戏’。”李剑的数学课,永远摆着满满一筐教具——孩子们自制的玉米棒做的计数器、硬纸板剪的几何图形、毛线编织的数轴。课堂上,她一直是学习的参与者与倾听者,这是她的教学秘诀。

作为班主任,她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班上有个女生转学而来,数学考了18分,躲在角落里哭。李剑每天放学后,给她无偿补习,硬是从10以内的加减法开始,用糖果当学具,用故事串题目。期末,这个女学生考了82分,且在李剑老师备课本里夹了一张纸条:“李老师,您像我的妈妈关心我。”李剑因管理创新,连续四年获评学校“优秀班主任”。

以“研”为桨,在课改浪尖前行

2017年,李剑转型为桑植县小学数学教研员。她从“管好一个班”变成“带活一个县”。

桑植县43所小学星罗棋布,有的在山巅,有的在河畔,数学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她揣着听课本,用7年时间跑遍每一所学校,听了近500节课,写下10多万字的听课记录。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她发现用“黑板+粉笔”教“图形的运动”,学生瞪着眼睛发呆;城区某小学有的年轻教师对着课件照本宣科,课堂一潭死水。她心想,“农村老师不缺热情,缺方法;城区老师不缺资源,缺创新。”因此,她的改革,就从这里针对性开始。

从自身的业务提升做起,不断地让自己充电。她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学习,从上海到徐州,从南京到武汉,参加了工作坊的坊主培训、教研员培训、培训师培训,自费购买网络资源学习提升,自费订阅《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与学》等书籍。努力终不负人。2024年,李剑评上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现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解读专家、湖南省能力提升2.0考核专家、湖南省新时代教师培训师。受邀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永定区等多个市、区、县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她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教学案例,深受广大老师的好评。

课堂是教研的活水源头,教研的关键在课堂。李剑坚持深入课堂做教研,要求自己不放下教材,不放下粉笔。她把名师专家的好方法记下来,再结合桑植的玉米地、石板路设计教案。教“千米的认识”时,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上丈量10米、100米,让学生走一走、记一记走1千米的时间,思考家到哪里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上“条形统计图”时,让孩子统计校门口的车流,把冰冷的数字变成鲜活的生活。2020年疫情来袭,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李剑连夜架起手机支架录制微课,开始首个做直播课。讲《折扣》时,她拿着超市的宣传单当教具;讲“圆柱和圆锥”时,用家里的茶叶罐和漏斗做演示。一遍不满意就重录,有时一个5分钟的视频,要拍上两小时。30多个微课视频在教研群传开。不仅桑植的学生跟着学,怀化、龙山等地老师都来要链接,还有家长留言:“李老师的课,连我家老人都能听懂,教孙子,孙子一下就做来了题目…”

每次到基层学校,她都会深入到课堂中,俯身参与小组交流,倾听孩子们的真实想法,有时还会现场指导小组学习与汇报。课后,第一时间调查了解学生的收获,及时与老师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先倾听上课教师自己的反思,教学中的困惑,再给出一些可行的意见与做法。麦地坪小学的谷老师曾是“困难户”,教了10年数学,班上成绩总垫底。李剑知道后,每月去听她两节课,帮她打磨教学设计,优化作业评价。一年后,麦地坪小学的数学平均分提高10多分。这样的改变,在桑植的山村学校里,不断地发生——廖家村学校、苦竹坪小学等学校的小学数学成绩节节攀升。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走得远。李剑的教研,从不止于课堂。为桑植小学数学的整体提质,她于2022年组织申报了湖南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集结张家界市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资源的开发与创作,同时进行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2022年-2024年周期,名师工作室开发了六年级上、下册两套小学数学全套资源87节课、400多个课件。这资源,成了湖南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招牌”,并获得湖南省名师工作室成套资源二等奖。期间,引领十一学校、澧源镇第一小学、澧源镇第二小学、萃英学校团队联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课例研发,开发了《小数的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4个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课例与课堂教学实录17节。活动还通过腾讯会议,面向全县展示推广。2023年,她组织的“再读新课标”线上活动“火”了,青年教师朗读原文,骨干教师解读难点,6期直播辐射到慈利、永定,被媒体广为报道。有农村老师说:“以前,觉得新课标离我们远,听李老师讲完,才知道就藏在每天的数学课堂里。”这些活动,让桑植县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地对接新课程改革,走在了全市前列,实现“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接受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的愿景。

工作室的核心成员麻峻华老师感叹:“李剑老师,不仅自己会教书,还能带领我们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室的三年,是我收获成长最快的职业阶段,我们全体成员在她的带领下,教学与教研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李剑老师的全面指导下,桑植县首个湖南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在2022年、2023年连续评为“优秀”等级,为湖南省贡献了“桑植经验”与“桑植资源”。

以“志”为灯,在红土之上守望

在桑植这片红色土地上,李剑最懂“教育是场接力赛,需要薪火相传”。这,成了她推动城乡小学数学教学均衡发展的初心。

2011年桑植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了“1+2”成长共同体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李剑被聘为指导教师,多名农村学校教师跟岗学习,她被评为县级“优秀指导老师”。

她担任县教育局教研员后,指导青年教师成为工作常态。她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带青年教师成长,组织多支队伍参加湖南省集体备课大赛,亲自带领谷淇、尚冰雪、何柳明三名小学青年教师参赛并获省级三等奖,指导叶莉娅老师参加湖南省小学数学教学比武获一等奖,指导彭霞、黄生召、罗雅欣、吴亚琴、陈秋宇、刘清等多名小学数学教师在省、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023年,在县教师发展中心的支持下,李剑组织首次跨学校青蓝工程指导活动,全县小学数学17名市、县两级骨干教师奔赴12所集中学校对100多名中青年教师进行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班级管理等实地指导,最远的从澧源镇第二小学抵达长墰坪学校对教龄只有两年的刘腾旭、谷成毅进行听课指导,为青年教师成长“雪中送炭”。

她牵线让澧源镇第二小学与八大公山小学结对,带着上示范课的钟艳丽老师、蒋秋金老师,一路颠簸,翻山越岭。第一次去八大公山小学时,路不好走,车陷泥里。她和老师们一起推车,鞋上沾满泥巴。她却笑着说:“这就是接地气地教学!”在她的协调下,城区学校的优质课例、课件资源,通过“桑植小数”公众号免费分享,农村老师再也不用愁“没资源”。

2022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三会”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落实课标要求,她为了响应“双减”政策,带领学生快乐过暑(寒)假,开心学数学。自2022年起,连续4年组织引领全县学生进行“清凉暑假与你相约”的讲题与“多彩寒假数你精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全县绝大多数小学参与,累计收到4000多份师生讲题视频与近10000份实践活动作品并将优秀作品利用“桑植小数”公众号,推广全县学生学习。活动推出,得到全县师生与家长的广泛关注,每个作品都达到千多浏览量。

通过努力,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深深烙进教师与家长的心中,数学不再是机械的刷题、做题。考核的标准,不仅仅是试卷上的分数。李剑老师诠释了“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生”的数学教与学的魅力。

24年过去,李剑的头上添了几根白发,却依然能叫出很多农村孩子的名字。在她的办公室里,摆着学生自制的年历、规划的校园平面图以及自制节约用水的装置……还有一沓厚厚的荣誉证书——“湖南省教学能手”“张家界市名优教师”“二等功”“优秀共产党员”“最美乡村女教师”……

“只要孩子们还需要,我就一直做下去。”李剑说。

来源:红网

作者:谢德才

编辑:曾小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