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28日讯(通讯员 刘畅)八月,随着最后一帧航拍镜头缓缓收拢,湖南大学研豆小队在湘西龙山县洗车河镇为期13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收官。13天里,学生们用镜头定格古镇、用设计点亮非遗、用自媒体赋能新农人,把课堂所学带进大山深处,为这座千年土家古镇留下了一套“带得走、传得开、用得上”的文旅传播方案。
以镜头为笔,绘就洗车河新画卷
洗车河镇坐拥酉水画廊的灵秀风光,传承着土家族织锦、吊脚楼营造等古老技艺,更有霉豆腐、高山茶、锦绣黄桃等特色物产。队员们运用专业所学,制作出《千载洗车河:味韵长流,生生不息》文旅宣传片,从特色产业霉豆腐的传统制作技艺,到湘西腊肉的熏制过程;从锦绣黄桃的丰收景象,到猕猴桃基地的蓬勃生机;从打更人的坚守,到打铁技艺的传承,再到采茶、炒茶的忙碌场景,都成为了他们镜头下的精彩画面。
此外,队员们深入基层,采访了村支书彭清东、织锦传承人叶丽萍、霉豆腐手艺人彭冰岚、黄桃大户佘小云等多位新农人,从他们口中更为全面地了解到洗车河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并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他们对洗车河发展的期望和建议以及对乡村振兴的热切期盼。
团队拍摄霉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文创巧思,赋能洗车河特色产业
为让洗车河的美可带走、可留存,小队以“大美龙山、土家洗车”为主题,推出多风格文创纸品。点彩风明信片以数百个彩色圆点堆砌出古桥流水、晨雾吊脚楼,远观如印象派画作;手绘风笔记本内页穿插土家姑娘织锦、孩童溪边嬉戏的场景速写,笔触生动鲜活;水墨风系列则用淡墨晕染出酉水泛舟、夕阳古渡的意境,留白处题有当地民谣短句,尽显东方美学韵味。
团队成员设计的洗车河明信片。
时值洗车河特色产业锦绣黄桃丰收季,小队加急完成海报、易拉宝、宣传册等系列宣传设计助力产销,以创意赋能农产品推广。此外,队员们对洗车河原有的特色农产品伴手礼进行了优化升级,对礼盒外包装、农产品瓶罐进行设计,提取酉水河蜿蜒曲线与吊脚楼飞檐元素,采用环保牛皮纸包装,使其更具市场吸引力。
团队成员设计的洗车河农产品礼盒。
“新农人”课程,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队员们开设了“新农人”课程,为当地的艺术骨干提供了5小时的自媒体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了AI工具使用、图片拍摄与处理、账号建设、视频拍摄剪辑、账号运营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课程,队员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居民,帮助他们掌握自媒体运营的技能,提升自我宣传的能力。
培训中,团队成员们辅助孵化了6个自媒体账号,并产出8个短视频和4张宣传海报。这些账号和作品的诞生,不仅为洗车河的宣传提供了新的渠道,更激发了当地居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队员们希望通过新农人课程的开展,为洗车河培养一批懂技术、会运营的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团队开展“新农人”自媒体培训。
研豆小队的实践活动,是高校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青年践行社会责任的有力见证。队员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通过文旅宣传、文创设计、人才培育和采访调研等一系列活动,为洗车河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接下来,研豆小队将持续跟进,让青春力量持续赋能洗车河的振兴之路,让这座湘西古镇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
来源:红网
作者:刘畅
编辑:曾小颖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