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是民生之基。近年来,长沙市芙蓉区以“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中学”为目标,通过“中学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芙蓉区融媒体中心、红网长沙站联合推出专题策划,深入区内九所中学,以“五育并举”为主线,全面展现芙蓉教育在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育强基、美育润心、劳动赋能方面的创新实践,通过鲜活案例和人物故事,呈现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韧性的“芙蓉样本”,与您共同见证——教育的美好,正在发生。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余雅琴 实习生 贺之洲 长沙报道
浏水之畔,潮涌东岸,一幅教育新图景在芙蓉区徐徐展开。
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芙蓉区教育交出亮眼成绩单:2013年以来获批214项科技成果专利,12所学校入选“长沙市未来学校创建校”,创新人才院士辅导站为学子成长持续赋能。如今,304个“智慧课堂”教学班每日生成教学数据,精准“把脉”学情;全域共享智慧网校,推出“名师有约”精品课程,2024年登上“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做经验分享,向世界传递“芙蓉声音”。“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中学”的理念,正转化为切实的民生福祉,惠及千家万户。
科创引领 涵养创新源头活水
3D打印让创想触手可及,数控车床精密切割出梦想形状——在长郡芙蓉中学陈水章老师的科技创新工作室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工作室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渔场”,不捕鱼虾,却“打捞”灵感;不见渔船,却能扬帆思维之海,孵化每一个奇思妙想。
作为湖南省唯一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全省首个设立创新人才院士辅导站的学校,长郡芙蓉中学一直以培育“具有创新基因的中国少年”为办学目标,科创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走进“全国优秀教师”陈水章的科技创新工作室,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创意工坊。自2013年成立以来,工作室已通过科创发明获得200多枚奖牌、40余件授权专利。陈水章老师始终践行“就怕你想不到,不怕你做不到”的教育理念,通过项目式学习模式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创新,实现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到“授人以渔场”的教育转变。
陈水章老师在科技创新工作室指导学生进行科创实验
当前,这样启智润心的教学实践在芙蓉大地上持续涌现。长沙市东雅中学通过搭建多层次育人平台,激活学生创新基因——创建全省首个“校馆所企会”科学教育联盟,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担任科学教育校长,推动科研资源下沉基础教育,让学生直面真实科学问题,在项目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长沙市一中初级中学以硬件改造赋能教学升级,新建10间功能室,现有34个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网络教室,生物实验室专门配置了20余台多功能数码化显微镜,以数字化、智能化的实验环境,推动学科教学与自主探究的深度融合。锚定科技创新这一支点,芙蓉教育正有力撬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育人新格局。
长沙市一中初级中学生物实验室
拔尖赋能 搭建人才成长“云梯”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芙蓉区多所学校通过竞赛引领与高校合作双线并行,构建起多层次、开放式的创新人才孵化体系。
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已成为芙蓉区各校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一环。长沙市一中初级中学通过革新管理体系,为学生铺设多元化成长赛道。学校每年超3500人次参与各类竞赛,斩获各项荣誉超300项,展现出扎实全面的育人成效。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学校着力构建早期选拔与培养机制,通过系统化的竞赛课程和平台搭建,为学生搭建起通往更高平台的坚实阶梯。学科竞赛摘金夺银,信息学竞赛多维突破,在CSP-J/S认证等权威赛事中屡获佳绩,体现出拔尖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果。
打通中学与高校的壁垒,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支撑。长沙市实验中学凭借“高校协同+名师领航”的双引擎策略,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水平大学建立合作,对接专家资源,共同开创潜力学生的成才之路。学校精心打造“理论+实践+学科融合”的特色育人模式,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总人数居全省首位,入选“湖南省英才计划生源学校”,教学培养结出累累硕果。在长实,每一份天赋都被用心看见、被全力托举,创新人才培养的“芙蓉实践”,正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长沙市实验中学学子赴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体验PCR实验操作
智慧教学 重塑课堂育人生态
当科学技术的春风吹进校园,推开芙蓉区中学的教室门,传统黑板粉笔的“标配”正在被焕然一新的数字场景取代。智慧课堂化身为课桌上的平板、屏幕上跃动的数据,让思维突破时空的限制,构建起个性多元的教学新生态。
走进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学校,课堂早已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校创新性探索出“双主三段四化”智慧课堂特色模式,重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闭环,推动教学全流程系统性升级:实现资源共享智能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评价反馈及时化、诊断施策精准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三阶”(夯实基础、分层发展、融合创新)智慧作业体系,推动教学从“千人一面”走向“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减负增效、育才赋能。
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学校探索出“双主三段四化”智慧课堂模式,重构三段教学闭环
长沙市第六中学则围绕“三阶九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多措并举打出智慧教学“特色牌”。从基础教学到思维进阶,“三阶九步”教学模式突出问题导向与学生主体意识,依托大数据技术,将自主、合作、探究贯穿教学过程,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在推进智慧课堂建设的同时,学校配套构建“四位一体”智慧研训体系,推动教师角色由传统教书匠向教学研究者的转变,全面提升课堂精准度和学习有效性,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在2022至2023年长沙市中小学智慧课堂创新教学大赛中,学校连续两年蝉联总分第一,累计荣获特等奖9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这一系列成绩,是芙蓉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的生动缩影。
长沙市第六中学围绕“三阶九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多措并举打出智慧教学“特色牌”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教育正成为一张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芙蓉区教育以智慧点亮灵感,用科技赋能未来,护航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与成长,也为长沙品质教育注入持久而深厚的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余雅琴 贺之洲
编辑:韩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