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合拍的00后·三下乡|湘信院学子湘西推普,教乡村娃用声音身体“说话”
2025-08-11 16:39:16 字号:

合拍的00后·三下乡|湘信院学子湘西推普,教乡村娃用声音身体“说话”

红网时刻新闻8月11日讯(通讯员 张淼 白一诺)8月7日,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语润湘山”大学生社会实践团走进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龙潭河镇,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一堂普通话朗诵提升课。这堂课的核心目标,是让孩子们学会运用朗诵技巧,更自信、更有感染力地表达自我。掌握朗诵技巧,不仅是读准字音,更是学会用声音和身体传递情感。

课堂伊始,主讲人马蒙湘老师引导学生们共同阅读精选诗词,理解其内涵。随后,马老师进行了示范朗读。学生们闭目聆听,在富有节奏和情感的声音引导下,尝试在脑海中构建文字描绘的图景。

wps_doc_0(20).jpg

实践团成员马蒙湘正在为龙潭河镇学生示范朗诵时的手势运用。

如何让朗诵更具表现力?马老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在解析“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句诗时,她特别强调:“‘雨’字后声音需自然落下并稍作停顿,才能更好地传递出诗句的韵味和节奏感。”这如同找到了一把打开文字情感之门的“金钥匙”。

除了声音处理,肢体语言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辅助。马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诗词内容,在恰当之处加入自然的手势或身体动作。例如,在表达开阔意境时,手臂可以自然舒展;在传递细腻情感时,眼神和面部表情需与之配合。

12b320575a8762e9c19eb2cc3db37101.jpg

龙潭河镇学生在实践团成员指导下,学生尝试结合肢体语言进行朗诵练习。

在老师的引导和同伴的鼓励下,学生们从最初的模仿,逐渐进入实践环节。他们尝试将刚学到的声音控制、停顿技巧和肢体语言融入自己的朗诵中。尽管略显生涩,但专注的练习让他们的表达逐渐流畅起来,部分学生开始敢于在众人面前单独展示练习成果,声音中透露出更多的自信。

wps_doc_1(16).jpg

经过系统培训后,学员自行展示学习成果。

马蒙湘在课后表示,课程设计重在引导孩子们理解朗诵不仅是“读出来”,更要“传情达意”。“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基础技巧的训练,帮助孩子们克服表达的羞涩感,提升运用普通话进行有效沟通和艺术表现的能力。”

龙潭河镇地处湘西,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助力乡村振兴、拓宽青少年发展空间的重要环节。湖南信息学院“语润湘山”实践团的此次活动,将高校专业资源带入乡村课堂,通过朗诵这一艺术形式,不仅提升了当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和公开表达的勇气,为乡村孩子的综合素养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张淼 白一诺

编辑:高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