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将“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作为强化乡村公共服务标准支撑、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为落实相关文件精神,近年来,湖南把“县中振兴”作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基础性战略举措,上下同向发力、整体破局,启动“徐特立项目”建设,项目计划投入35.7亿元,支持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开展标准化建设,计划总建筑面积87.5万平方米,新建标志性单体建筑项目共108个,切实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截至目前,全省100所 “徐特立项目”主体完工99所,其中建成投入使用94所,其余可在年底前全部建成使用,带动县中新增优质公办学位6.6万个,新增学生宿舍床位1.75万个。
推动项目“四纳入”,高站位统筹谋划
一是纳入“十大民生实事”之首。省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修改有关工作方案,在项目推进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制定实施方案、公布项目建设名单、确定标准化设计方案等,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审批,亲自把关。在2023年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徐特立项目”列为“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之首,这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首次将普通高中纳入省重点项目的支持范围。
二是纳入“五个一批清单”之要。省政府分管副省长将项目纳入分管联系部门“五个一批”(一批大事、实事、难事、目标、经验)实事任务清单,专题调研调度项目10余次,并协调部署教育、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和住建部门齐抓共管,解决项目推进难题。
三是纳入省委2024年一号文件。省委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湘发〔2024〕1号),将“徐特立项目”作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实施“万千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四是纳入“真抓实干督查”之列。省教育厅推动项目纳入省人民政府对市县政府“真抓实干”“大抓落实”督查激励,同时作为考核市县两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已开展多次专项督导督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聚焦项目“四结合”,高标准系统推进
一是与加快教育强国强省建设相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的指示,省委对标党的二十大要求,作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重大决策部署。湖南省86个县市现有普通高中478所,占全省高中总数的65.8%;县中在校学生102.61万人,占比高达72.2%,县中办学质量直接关系全省普通高中发展水平。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县中发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徐特立项目”建设,优化省内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布局,积极合理应对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对高中教育资源规模和分布的影响,做到既保障近期学龄人口增长需要,又不造成长远教育资源的过度浪费。
二是与加快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相结合。省教育厅将“徐特立项目”作为县中标准化的重要抓手,组织申报遴选项目,确定100所项目学校建议名单;统一建筑风格设计,形成LOGO标识、门头元素、门厅背景等“三统一”设计思路,辅之可自行选择的设计要素。指导督促各地各校完善建筑设计方案,开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通过问题清单转发、工作通报抄送、重点调度催办、个别约谈等方式狠抓督查督办,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加强项目管理,专设教育民生项目信息管理平台,会同财政部门下达20亿元资金支持各地项目建设,并强化资金全过程监管,坚决杜绝挤占、克扣、截留、套取工程专款等违规违纪现象,将项目打造成廉洁工程。
三是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省委省政府将绥宁县等15个县列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后,省教育厅出台《湖南省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启动实施县中对口帮扶工程,组织15所省级优质高中对口帮扶“徐特立项目”学校,推动当地普通高中教育跨越式发展。
四是与促进教育公平、缓解教育焦虑相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具体到县域高中教育,集中表现为群众不仅希望“有学上”,还希望“上好学”,更希望在“家门口上好学”。实施“徐特立项目”,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资源供给,深入挖掘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完善建设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实验教学等配套设施,确保“建成一所、达标一所、用好一所”。目前100所“徐特立项目”计划配套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28.5万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5.1亿元、45万台(件套)。推动县中教育数字化转型,紧抓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契机,持续实施教育应用基础全覆盖工程,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攻坚行动”,实现全省县中学校“网络到校”“终端到校”两个100%覆盖,促进教育公平。指导各地逐步打破高中办学质量城区强、县域弱的格局,有效解决县中民办学校学生占比高、群众负担重的问题,满足群众需求,缓解教育焦虑。
拓展项目“四维度”,高质量引领发展
一是科学统筹学位资源。坚持徐特立“群众本位”的教育思想,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通过“徐特立项目”建设增加高中学位特别是优质公办学位供给,缓解未来几年高中入学高峰的压力。人口峰值过境期间,适当放宽班额标准、校额标准,并通过复合利用各类教室、临时借用或租用校舍等方式,合理扩大班级规模,满足短期内学生人数的增加,避免资源浪费。
二是优化师资配置。统筹调配教师编制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通过“结对帮扶”“送教下乡”“支教援教”等形式,推动优质教师资源由城市向农村、强校向弱校、超编校向缺编校流动。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跨学段授课能力、引导教师报考高学段教师资格证等举措,打通教师资源学段间壁垒,选拔一批优秀初中教师进入高中教学。通过普通高中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社会公开招聘、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等多种方式精准补充教师,推动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适当向县中倾斜,着力解决县中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员问题;组织举办全省县中书记校长培训班,在“国培”“省培”等项目中专门安排“徐特立项目”名师名校长高端研修培训,不断提升县中校长教师素养和能力。
三是深化内涵发展。2023年9月13日,湖南省在常德召开全省县中发展推进会,推广常德统筹推动县中整体提质经验,参观考察“徐特立项目”。省教育厅指导“徐特立项目”学校以项目建设为契机,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管理,凝练办学特色,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四是强化舆论引导。加强与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及各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着力挖掘项目建设以及县中崛起的典型经验,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放大“徐特立项目”建设社会效应,引导和动员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县中发展。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电台等省内外主流媒体分别推出专题报道,全网阅读点击量超3700万,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乡村振兴”看教育,“县中”教育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徐特立项目”的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是真正惠民生、暖民心、见实惠的重大民生工程,是让广大百姓真正成为乡村振兴参与者和受益者的“惠民工程”,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感,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更优质、更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