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仰望星空,与日月星辰对话;遨游天际,和山川湖海晤谈;俯身大地,同草木虫鱼私语。“探索地质科学奥秘 传播自然资源文化”,7月26日起,红网联合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开设“博学科普站”专题,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与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彰显地博担当、贡献地博力量。
本期迎来的是“科普者说”系列科普之“从远古走来的大熊猫”,让我们一起穿越沧海桑田,探寻大熊猫的故事。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王文哲 长沙报道
憨态可掬、人见人爱的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2022年8月,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在湘西龙山八面山地区一处溶洞中采集到一批大熊猫化石,引起了人们对于古代大熊猫的关注。大熊猫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年代中是怎样演化的?历史上湖南地区也曾有过大熊猫吗?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些问题的答案。
远古时代的大熊猫,图源网络。
目前所知最早的大熊猫祖先类型是云南地区晚中新世(距今约1100万年)的禄丰始熊猫,这类动物的颧骨和牙齿类似于现代大熊猫,但大小仅仅和狐狸差不多。始熊猫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被称为小种大熊猫,在更新世初期(距今约180万年前)将活动范围扩展到广西、陕西秦岭一带,又在随后的生存斗争中被体型更大、与现代大熊猫相似度更高的巴氏大熊猫所取代。在距今7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是大熊猫演化历史中的鼎盛期,巴氏大熊猫种群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其种群数量大量增加,栖息地遍布我国西北部、中部和东部的大部分省区,甚至延伸到老挝、缅甸和越南等国家。
在巴氏大熊猫全国迁徙之前,古大熊猫已经来到了湖南。20世纪70年代,地质人员进行湖南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时,在保靖桐泡山、邵阳彩山谷、临湘西山、临武出气洞等地的溶洞中曾发掘出大量古代大熊猫化石,根据溶洞中埋存化石的泥土层分析,这些大熊猫都生活在更新世时期,分布时代从距今71万年至距今1.1万年不等。
其中,在巴氏大熊猫化石之外,还发现了一种介于大熊猫小种和巴氏大熊猫之间的过渡种,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大熊猫武陵山亚种,这也是湖南境内最早的大熊猫。
大熊猫演化示意图,图源网络。
时间进入人类历史时期,中国古代文献不乏对大熊猫形象的记载,但由于大熊猫深居密林,极少出现在人类面前,因此古人们对大熊猫的描述或多或少带有想象的色彩。如《山海经》中描述大熊猫“似熊,黑白兽,食铜铁”,明清时期,地方志编纂更加完善,对于大熊猫的相关记载也更为可靠。
湖南境内关于大熊猫的记录均来自于清朝中后期,乾隆十五年(1750年)编纂的《直隶澧州志》中描述大熊猫“貊,好食竹,黄黑色,皮大毛粗……永定间有之”,道光三年(1823年)《永定县志》说“貊,邑多有之”,到了同治八年(1869年)的《续修永定县志》说“貊,永定间尤多”。文献中的澧州就是今天的湘西北地区,永定则是今天张家界市大墉县。因此从古籍记载上看,直到19世纪中后期,湘西北一代仍有大熊猫活动,尤其以大墉地区为多。到了近代,由于当地居民大量砍伐森林、开垦山地,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激烈变化,湖南的野生大熊猫也就此绝迹。
更新世巴氏大熊猫分布图,图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着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湖南省也在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湖南。
来源:红网
编辑:丁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