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人生第一粒扣子”价值引领课堂,200多个师生校友正能量故事、300多平方米的教育展示厅、6个主题教育功能区、35人学生宣讲队伍,融合成一堂有血有肉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体验课。
相关链接:
漫画长图 | 16种惊喜打开方式!中南大学思政实践体系“火出圈”
红网时刻记者 谭忠欣 贺卫玲 长沙报道
一个个生动故事阐明深刻道理,一次次热烈讨论解开学生心中疑惑,形式丰富多彩、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体验令校园充满活力……
9月27日,全国高校学工部长、研工部长培训班在中南大学开班,参观了这里的价值观体验课堂、学业辅导课堂、问渠晨读长廊等一批一流的思政实践资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深度融合,主动供给。中南大学构建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思政实践资源体系,让思政教育“有意义”更“有意思”,先是“活起来”,进而“火起来”。
从“静”到“动”
让思政课“有知有味”
AR技术助力思政工作创新,中南大学打造全国高校首家“友善”体验课堂。
思政是在青少年的头脑里搞建设,如果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就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更难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中南大学学工部部长蒋直平认为,思政课理念、内容、形式和方法都需要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学校积极构建思政实践资源体系,努力拓宽思政课课程范畴、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
加强思政实践资源体系建设,让师生“动”起来。蒋直平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聚焦并及时回答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既重视以理服人,也注重以情感人,善于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以小见大,借事说理,以理说事,让有意义的内容有意思,让有深度的理论有温度。
“现在的00后大学生对听大道理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一个个生动精彩的故事,喜欢听身边人的故事。中南大学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和学校办学历史文化积淀,通过搜集整理200多个师生校友爱国奋斗的正能量事迹,打造学生价值引领课堂,建立健全学生价值塑造体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价值引领课堂相关负责老师介绍道。
“入学第一次价值观教育必修课”覆盖全体新生进行现场宣讲研讨,将静态的档案史料转化为动态的鲜活教材,有效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友善是下雨时陌生人递过来的一把伞”“是生病时室友帮忙带饭打热水”“是等别人的电动车充满电再去拔插头!”“是班长课前主动帮老师擦黑板!”……在中南大学毓秀楼内,同学们正欢声笑语,热烈讨论。伴随着学生讲解员的专业引导,一堂内涵深刻、别开生面的“友善”体验课正在进行。
友善小剧场。
中南大学搭建价值引领主题教室,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主题,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实现测评、学习、体验、践行等功能于一体,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主体实践、团辅活动”等方式,为学生现场分析生成个人友善负面清单,提出正向激励引导,以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体验性的学习,实现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湘雅护理学院护理1901班赖欣怡同学表示,“友善”体验课堂综合运用VR体验、交互体验等新潮方式,打造了友善度测评、AR互动合影、体验感想弹幕、友善勋章墙友善加油站等体验式和趣味性环节,让我们以更加生动而又深刻的方式去了解友善、理解友善,从而进一步激发我们去践行友善。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很潮,也很受用。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南大学的思政课主动作为,适应90后、0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新需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验课堂开放一年以来,已累计吸引800多个学生党支部和班级前来沉浸学习,累计覆盖学生近3万人。
从“平面”到“立体”
让思政教育有声有色
在中南大学,除了三尺讲台,清风徐人、光波碧粼的问渠长廊同样是授业解惑,讲学治道的佳地。
用实践教学给思政课做“加法”,让思政课的元素立体化、多面化,围绕这一目标,中南大学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思政实践教学的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近两年共投入2000余万元,先后建设了16个符合时代需求、富有中南特色、体现实践要求的校园思政实践资源项目,构建具象化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资源、浸润化的学业发展涵育资源、实践化的学生成长保障资源。打造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育人体系,推动“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
中南大学不断加强场域建设和氛围营造,增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情境式”体验。学校打造了一个基于红色为主色调的党史学习教育体验课堂,布展覆盖面积近200平方米,充分运用灯光、雕刻、红色旗帜、声色影像等元素来进行装饰,既表达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喜庆,又展示了学校师生学习党史的热情。
建筑与艺术学院研二学生杨紫欣同学表示,自己每次路过党史学习教育体验课堂,就会被进门后的党旗还有墙上党徽散发的光芒所吸引。作为一名党员,内心深处油然升起一股自豪之情,同时自己也会不自觉地走过去观看内容、参与学习,这种氛围的营造确实能有效增强我们大学生学习党史的效果。
“以前自己在学校学党史主要通过阅读党史读本来获取,内容并不是非常直观。此次来到党史学习教育体验课堂学习,就深深被其营造的氛围所感染,自己深入学习的意愿也被进一步激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王同学说道。
中南大学在学生密集活动区设置共享阅读机和阅读角70个、体育运动免费共享器材站12个、摸高打卡机7台,发动全校1100余名教授为学生推荐影响自身价值观形成最大的书,形成了学生价值观引领书单958本,累计为学生免费提供阅读图书3万余册,让学生在勤读善读、活力锻炼中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塑造。
从“虚”到“实”
思政教育春风化雨
“活力中南”健康素养体系,推动体育锻炼入脑入心入行。
构建思政实践资源体系,拓宽思政课课程范畴,要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真问题,准确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困惑所在、期待所在,找准学生的“心结”,让内容“实”起来。
为此,中南大学调动和利用校内外多种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为思政课堂教育提供更多素材,促进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有更多“获得感”。
礼仪养成实验室。
建设玉带河“问渠晨读长廊”。先后邀请百家讲坛主讲人等校内外知名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名家诵读、问渠晨读、问渠讲堂等活动形式,带领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编写出版《校园二十四礼》,同步推广课堂礼仪、“五勤课堂”,开展“21天优良学习习惯养成计划”,促进日常行为礼仪养成,营造了浓厚学风氛围。
建设学生学习指导与发展中心。在学生公寓园区开辟1000余平米专用场馆,打造500余人的专业教师指导团队、义工朋辈辅导团队,累计开设辅学辅导课程700余节,建立包括学霸笔记、知识点短视频、学习指南等形式覆盖27门科目的辅学资料库1274册,线上同步开展“云课堂”“云辅导”,累计服务学生3万余名,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救济服务,致力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中南大学求职心理实验室。
建设国内首家职业选择能力培养实验室。开设职业认知、职业心理、表达沟通、团队协作、公考训练等10大类实验室课程,自主研发职业能力训练软件、教学实验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引入校友榜样领航资源,为每个专业聘请5位校友职业导师,实施“星火计划”“燎原计划”“春风计划”,拓展基层实习实践岗位基地,精准对接社会用人标准,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素养提升服务。
中南大学“知新馆”,500余名指导老师、朋辈辅学义工在线答疑,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验课堂。打造56度中南工作室,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建设近200平方米的民族团结进步之家、民族团结文化墙、同心文艺荟舞蹈室3个实践资源平台,用心写好“文化浸润、共同进步、真情关爱”三篇文章,持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励志行、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晚会等10余项主题活动。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果说高校思政是育人的“土壤”,那么,思政实践资源体系则是这一关键时期不可或缺的“肥料”。
如果说思政工作像补钙,那么,加强思政实践资源体系建设,就是促进钙吸收的最好的方式。
中南大学正用这样的“肥料”和方式,把真善美的种子埋在青年一代心里,帮他们把人生第一粒扣子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