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让我觉得震撼的,是2035年走在长沙街头的那一刻。我看见一座闪闪发光的建筑,形状是椭圆的,看起来像鸟巢,旁边还有两栋连起来像鸟翅膀的建筑,在辽阔的天空下,这个建筑群,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雁。一问才知道,像鸟巢的建筑是博物馆,像鸟翅膀的建筑是科技馆。我回过头,在马路的另一边是两栋熠熠生辉的摩天大楼,仔细一看,两栋楼中间还有一座伸缩桥,在那里上班的人们可以经过伸缩桥到达另一栋大楼。我看得出了神,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我站上马路传送带,想去仔细看看2035年长沙的夜景。
啊!那不是天心阁吗?14年过去了,它还在呀!外面依旧人头攒动,有唱京剧的,有下棋的,有喝茶的……这情境简直和以前一模一样,我是不是产生了错觉。天心阁就像一位老人看着长沙的变与不变。走着走着,我来到了太平街,这里以前不是一个堵点吗?今天怎么这么安静,我抬头一看,一道“彩虹”在天边,原来交通轨道建在了天上,还有许多正在送快递的无人机在有序地飞来飞去,两旁透明的建筑看起来格外耀眼,相比之下,太平街就像一块未经打磨的宝石。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小时候我放学回家总能见到的那个卖臭豆腐的老爷爷,他还坐在原地,熟练地捣来捣去,飘来阵阵熟悉的味道,这古老的气味就是城市的烟火味啊!这天上仙境和地上人间就是现代和传统的融合。这时,老爷爷似乎也认出了我,开心地跟我打招呼:“你还认识我这个繁华中的老古董啊,你看!我和我的臭豆腐就是太平街的见证。” 是啊, 这些人,这些事还有这些建筑都是我们城市的故事。
梁思成曾经说过: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情感。建筑不仅仅是用来住的、用来办公的,它们可以千变万化,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梦想,也承接了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我们期待着2035年的长沙。
(砂子塘新世界小学 1702班黄夕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