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国内某地5个月大的孩子使用“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后出现了脸部肿大的现象,并伴有发育迟缓、多毛等症状。当地卫健委通报调查情况称,涉事产品含氯倍他索丙酸酯激素,相关线索已移送公安机关。
此事引发关注,许多家长赶紧翻出宝宝平时涂抹的面霜进行对比查询:自己给宝宝用的面霜是否也含有激素?到底该怎样甄别婴儿霜是否有害?对此,记者采访了儿科和皮肤科医生,为家长答疑解惑。
网传孩子使用抑菌霜后,出现脸部发胖现象
网传婴儿母亲表示,孩子两个月大时就开始涂抹抑菌霜,不久后,孩子出现脸部肿胀发胖伴随着僵硬、两个月没有长身高、身上多处长汗毛、发育迟缓、不会翻身等问题。随后,家长委托他人将“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送到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抑菌霜中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的激素成分,含量约为30毫克/千克。
对此,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成智介绍,氯倍他索丙酸酯是外用激素产品效能最强的一种。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产品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至3周,尽量不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如果孩子全身长期大面积应用超强效激素产品,可能会造成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库欣综合征,典型表现为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以及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血糖升高、致畸、矮小症等系统性不良反应。
“想要根治,首先要停止激素产品的使用,等待长时间的恢复,期间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同时要监控不良反应,如血糖、血压的变化、是否并发感染、骨质疏松等。”成智表示。
使用儿童护肤品,家长要看清“许可证号”
两岁孩子的母亲周女士表示,她一直觉得小宝宝皮肤长湿疹、出疹子很常见。孩子出生以来,湿疹、尿布疹、痱子一年四季轮换着出现,只要不是太严重,她会直接给宝宝涂点药膏、乳液来缓解。“问题护肤品防不胜防,是不是不给宝宝用护肤霜更好?”周女士询问。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皮肤科医生刘丽娟介绍,婴幼儿皮肤存在特有的结构,抵抗力弱,常发生一些特殊的皮肤状态,如特应性皮炎等,这时保湿霜可以修复皮肤,同时防止皮肤因搔抓而导致损伤,减少水分流失,缓解瘙痒、干燥等症状。所以家长们不要因噎废食,而应擦亮眼睛,选择正规机构购买正规产品。
皮肤类的产品,通常有“国药准字号”“消字号”“妆字号”,消费者较难分清。怎样为孩子选择一瓶安全的护肤霜?刘丽娟介绍,国药准字号是指药品,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妆字号”可当做日常护理所用;但“消字号”代表卫生消毒用品,并不是化妆品,更不是药品,不能当做面霜来用。此次涉事的儿童霜取得的是“卫消证字”许可证号。
刘丽娟建议,在选择护肤霜时,家长可以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每年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有关于假冒及不合格化妆品的通告,家长可以定期关注,同时可以查询购买的护肤品在网站中是否备案,以区分真伪;其次,家长可自购家用激素检测套装进行初步筛查,家用的激素检测套装虽然不能像专业机构那样检测全面,但是一些常见的糖皮质激素,比如:氯倍他索、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可以检测出来,而且价格不贵,操作简单。
“如果孩子使用护肤品一段时间后出现汗毛增多、皮肤色沉、皮肤萎缩,一定要马上停用,这些都是长期不恰当使用激素产品产生的副作用。”刘丽娟提醒,凡是来自不明渠道的、没有标明成分的护肤品都不要轻易给孩子使用。”
激素类产品或药品,应对症合理使用
激素类产品或药品使用不恰当,就会产生副作用,为什么医生治疗时还开含有激素的药物?成智介绍,激素类药并不是“洪水猛兽”,激素类药强调的是合理使用。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国药准字号”的正规药品,对于某些皮肤疾病的治疗效果很好,比如过敏反应、湿疹、荨麻疹、皮炎等。对症合理使用激素类药物,不会出现异常症状。
在医院诊室,李女士带着刚满3岁的孩子前来复诊,宝宝患上了湿疹。“按照医生的叮嘱,我给孩子涂抹药物3天后,湿疹几乎没有了。”李女士说,医生开药时强调只局部使用,不能大面积使用,频次一般是2次/天,疗程为一周左右,待病症好转后还需进行复查。
成智说:“如果孩子出现了皮肤问题,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自行随意购买药品。”当孩子有了皮肤疾病时,医生会根据不同宝宝的皮肤性质开不同类型的药物,且会根据病症,对家长进行用药的频率以及疗程的指导。“使用激素类药物有严格的标准,无特殊情况下不用超强及强效外用激素类药,医生多选择中效、弱效激素类乳膏,特别是小宝宝一般会首选使用弱效激素药,如地奈得乳膏,且不可长期使用。”
成智建议,家长们在为孩子选购护肤品时要挑选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不要轻易相信大肆宣传其功效、成分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