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学校工作重中之重,以市场为导向,以“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夯实“优化机制、强化指导、打造平台、拓宽渠道、精准帮扶”五个着力点,五位一体精准发力,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2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6.96%,正式就业率72.33%,就业率在山东省内同类型院校中名列前茅,克服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同比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等叠加影响,做到了“防疫就业”两不误。
(一)健全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
1.学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统筹部署,上下联动共促学生就业。年初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全面的部署,会上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将就业工作列入2020年滨州职业学院重点任务》之一,由学院督查办公室定期督导检查。
2.学院引入“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就业科长、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网格管理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部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形成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就业指导,提升服务水平
1.学院注重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增强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将就业创业指导课作为必选课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学院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列为必修课,周课时2节,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开设《创业精神与实践》《大学生创业基础》《创新中国》三门创新创业教育选修慕课。
2.学院依托职业发展与心理教研室,形成了一支以就业工作负责人、辅导员为主的稳定队伍从事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针对毕业生群体中个体化辅导的需求,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就业咨询“一对一”“一对多”形式的求职辅导,并吸纳不同岗位、不同专业教师融入职业咨询团队,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重点指导帮扶因学业、心理、身体、经济等因素造成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就业重点群体,了解存在实际困难,落实就业指导帮扶具体措施。
3.学院在巩固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不断创新教育载体,特别是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广泛发动和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24365”就业公益课、人社厅“就选山东”在线云指导等课程学习。鼓励各二级学院为2020届毕业生提供网络就业指导服务,向毕业生公布学院和各二级学院的线上就业指导专号(电话号、公众号、邮箱)、专区(网站、APP等),由专业职业指导师针对疫情防控时期毕业生的求职突出问题开展线上指导和咨询。
4.学院和二级学院不定期邀请企事业单位专家担任“滨州职业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特聘讲师”,举办“企业家论坛”“专家讲座”“校友讲座”“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和“模拟人才洽谈会”等。今年学院及各二级学院举办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70余次,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三)搭建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一体化”平台,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1.疫情期间,学院暂停线下招聘活动,及时启动了线上就业服务,组织各二级学院向2020届毕业生实时推送教育部组织的“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一开设的“就选山东”-山东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云平台(http://yun.sdgxbys.cn)、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滨州市2020年“助企复工复产”专场视频招聘会,积极参加政府、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高校、企业集中举办的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活动。
2.学院引入第三方招聘服务平台,在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支持下,架设了滨州职业学院网上招聘平台,完善岗位快速检索、简历投递、在线咨询、远程面试等线上招聘流程。通过平台举办院级大型招聘会2场,各二级学院小型专场招聘会近60场,共吸引了省内外八百余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提供较高质量就业岗位近30000个,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就业。
3.学院利用”滨州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网”及“滨州职业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搭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一体化”平台,提供更加精准就业服务,促进学生就业愿望和单位招聘需求的精准对接;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家庭、残疾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建档立卡、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建立未就业信息库,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提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
(四)拓展就业渠道,推动校企深层次合作
学院坚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原则,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给毕业生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就业机会,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1.学院不断充实和完善用人单位资料库。与专业对口、规模企业、起薪值较高、能签约的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建立了2000余家用人单位信息资源库。
2.学院强化校企合作,实行“订单班”专项培养。与知名企业签订“前置订单”或“后置订单”协议,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对毕业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后置订单”方式。今年通过校企合作、订单班就业毕业生超150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五分之一。
3.学院与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加强合作,提高留用率。进一步加强与毕业生及顶岗实习单位的联系,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对不能按时返岗的学生要加强联系,掌握活动动态,与专业对口、起薪值较高、可签约、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密切联系,主动出击,在毕业生与实习单位自愿选择下,努力增加毕业生的留用率。
(五)对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开展“一对一”的服务,精准帮扶
1.学院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加大对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实行求职创业实行补贴的力度,今年累计补贴金额合计309600元,已全部发放到学生手中。
2.学院同时非常注重对特困家庭毕业生的帮扶,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按照2020届毕业生“特困生”名单,要求各院组织这部分毕业生填写登记表,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并在毕业生离校前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和重点推荐,所有特困家庭学生都实落实了就业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