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图文混排的案例讲得很好,但没有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学生完成这个案例后都会自认为差不多了,但是最终效果和生活实际还是有很大差距,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反复修正参数,最终达到‘完美’,如此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开展听课评课讨论会上,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刘汉华老师对“徒弟”唐海老师如是说。
刘汉华老师2003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就一直深耕在职业教育领域。在近二十年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生涯中,他坦言职业教育学生大多基础差、底子薄,部分学生行为养成更有待规范,如何抓住职业教育学生特点,实现学生在职场上逆袭、在工作岗位上出彩,他一直在琢磨自己的“绝招”……
育人为本,在授业中传道
刘汉华认为,高职院校教师不应去抱怨现在高职大学生没有理想、难以管教,而是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培养品德与提高技能双轮驱动,从每一门课程、每一堂课上去熏陶学生。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注重立足课程特点,将“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职业素养。譬如,在讲到计算机芯片和根域名服务器等知识点时,他举出当前美国对华为公司步步升级制裁的案例,指出中国民族企业和工程师既要有骨气,又要有专注研发精神,既不怕美国恶意打压,又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始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思想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注重品德和技能同步提高,所教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每次实训操作完成后,他要求学生爱惜实验设备,保持机房环境的整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因材施教,在教学相长中提高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普遍都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长期以来,习惯采用“教师在操作台前演示,学生模仿操作步骤完成任务,课后按要求完成作业”的教学方法。在刘汉华看来,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流于表面形式,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建立计算机操作的技能体系,很难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也很难灵活地将学到的操作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在他的课堂上,案例不设参数、不设步骤,一切从工作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如经济类专业学生设置财务报表制作,做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衔接。
针对实习课堂上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刘汉华在讲授内容时,设置梯度的任务目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提高。从最开始的接触的DOS系统到现在普遍使用的WIN10操作系统,他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工作岗位,否则就会是“旧瓶装新酒”。他认为只有认真钻研职业教育理论与教法,使教学工作按照职业教育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学生才能在职业教育中受益。带着这份执着,他曾在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带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并荣获“株洲市技术能手”。2017年,他通过考试取得了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高级资格证书,成为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
脱颖而出,在社会服务中打造“名师”
职业教育是为实际生产服务的,培养的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他认为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学得怎么样,只有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准确评价。在学校里,他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兼职技术骨干和学生兴趣爱好者,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2019年,他牵头成立了“刘汉华名师工作室”,荣获株洲市教育局等部门的联合授牌,通过这个平台,发挥了校企专家在带徒传艺、科技创新、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他主动参与各种社会服务,定期开展送技术下基层活动,参与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各类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及复杂问题处理服务,积累了丰富的技艺、传承和创新方面的经验,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度交流。
有人说教书是一场暗恋,他说教育就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理想信念。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坚定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敬业精神是成长历程中的基本内涵和动力,教师不仅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始终保持一种自觉的反思和研究的意识。唯有这样,才能在职业教育的修行中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