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女生”应该获得尊重与敬意

2020-08-05 09:49:55 湖南日报
作者:杨朝清 编辑:彭佩
字号:

近日,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消息传出,国内多家文博机构纷纷赠予考古书籍甚至考古工具,女孩崇敬已久的文物大家樊锦诗还亲自给她去信勉励,北京大学官微也@女孩,“愿你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

这些温暖故事发生前,网友们对钟芳蓉的选择一度并不友好。喧嚣尘上的网络舆论中,很多人认为钟芳蓉报考考古专业“不划算”“不值得”“为什么不读更好就业、更赚钱的专业?”

在世俗眼光里,考古专业缺乏“钱途”、将知识和文化资本转化为财富和社会资本的能力比较差。一些人甚至先入为主地断定,是家庭出身局限了钟芳蓉的格局和视野,导致她出现了“穷人思维”。这种观念背后的对待教育的实用主义心态,值得细加审视。

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里,的确流传着“不挣钱专业”“最挣钱专业”的说法。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正是由于其包容自由之精神。现如今,“淡化专业,强化通识”是一流大学普遍的做法。因为努力、坚持、进取,所谓的“冷门”专业也一样培养出了许多“人生出彩”的精英。

从实质上说,某个专业最好就业、薪资最高,是个难以计算和评估的变量。再者,若是过度强调实用主义的评价体系,难免会导致社会大众对待教育的功利主义追求,进而带来报考专业扎堆集中、忽视个人特质和喜好的浮躁现象。

应该庆幸,钟芳蓉不仅依靠天资和勤奋收获了知识,还有一个支持和理解她的家庭——钟芳蓉的父亲表示:“农村人最主要是担心钱的问题,但是她金钱看得比较淡,我也认为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开心。”对兴趣爱好的尊重,对理想的追寻,正是钟芳蓉和其父亲的与众不同之处。

面对不遵循世俗观念、听从自己内心声音、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之网”的留守女孩钟芳蓉,我们不仅要给予基本的尊重,也要保持足够的敬意。眼下正面临大学、专业选择的学生们,其实也不妨想想“竺可桢之问”:你希望5年后自己在做什么,你希望10年后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20年后自己以何为终生志业?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