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将至,青少年的视力问题又双叒叕来了。
“以前是考试之后孩子视力下降得多,现在是假期之后视力下降严重。之前因为看书,现在是假期看电子产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杨柳教授表示,近视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委托,近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召开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核心信息专家研讨会。疾控局环境处李筱翠、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有关领导、全国眼科领域的10多位近视防控专家共同探讨防控新进展。
“很多特殊行业对于人才的视力要求在渐渐降低,民航飞行员招收标准中任何一只眼睛裸视力(按C字视力表)不低于0.3即可,而2013年的这一标准为0.6。”教育部近视诊疗与防控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瞿佳教授表示,消防队员也因普遍近视而必须在防火防毒面罩处加入一定的近视度数。
青少年中,“小四眼”之前只是零星几个,而今近视高发期已经降至8—9岁。“我国近视总人数近5亿,患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显著提前。”瞿佳表示,近视危害已不容忽视,还在逐步严重,因此要转变意识,发掘切实可行的预防、缓解方法。
22.5秒完成数据采集 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建档
“现在最通行的方法是电脑验光,但需要专业人员,录入效率也不高。”瞿佳说,为了对全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做一个摸排,并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究竟哪里出了问题,近期各地政府部门组织了大规模的摸底采集活动,试图建立起省市一级的视力健康档案。
用传统的方法,工作量非常巨大、人力资金投入也很可观。以一个省有140万学生为例,专家团队到每个学校组织本底数据普查,马不停蹄地,一年大约也只能完成全部学生的一半。
录入是其中“卡脖子”的环节。瞿佳说:验光10个,录入可能只完成一个,整理数据准确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在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视力档案。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在检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
高覆盖率、及时更新是这一方案中的关键词。但用传统的模式很难摸底,更别提动态更新。
“我们希望能用一个二维码、一部手机贯穿整个近视数据的采集工作。”瞿佳说,为了高效、动态地完成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本底数据普查,温州开发了信息化的检测设备。
一个学生只需要22.5秒,就可进行视力检查和电脑验光获得屈光度的检查结果,一个班级15分钟内完成。自动鉴别个人信息,自动读取数字化视力表和电脑验光仪的结果,数据自动上传、存储在云端上。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可生成结构化的数据模块,非常有利于大数据分析、且能自动更新。瞿佳说,一个千人学校,只需6小时就可普查完,并建立数据库。
“这套系统的使用还能解决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并不需要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数据采集,校医、老师都可以。”瞿佳说,“同时,还会为每名学生生成一个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家长能够随时掌握孩子视力的变化。”
大数据挖掘 有望给出个性化防控方案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同时要求将中小学生眼部健康数据(包括屈光度、眼轴长度、屈光介质参数等)及时更新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中,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要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防控方案。
《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去年11月发布,通过对22911名6—17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进行用眼行为数据搜集,2年获取1.8亿条有效数据,希望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青少年近视和行为因素(包括用眼距离、用眼时长、用眼时环境光照的强度、户外活动时长和用眼角度五个维度)之间的关联,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近视发生、发展的方案。
该报告发现,目前仅有45.4%的学生用眼距离大于一尺;83.2%的学生单次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长超过40分钟,其中超过120分钟的占到53.5%;随着年龄的变化,仅有6—9岁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长达到1小时,10—17岁的学生活动时长均不足1小时,且年龄层越大,户外活动时长越少……
用大数据对青少年学子的“群体画像”,可以看出用眼习惯与健康用眼习惯相距甚远。大数据还揭示了青少年用眼行为的地域、城市差异,用以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地域化地落实国家近视防控工作。大数据挖掘被认为不仅可以从整体上为近视防控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还可以针对个体提供个性化的干预。
据介绍,已有近视儿童在就诊时,获得用眼行为报告,记载了日平均用眼距离是20cm,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长超过20分钟的占比达到46%,阅读环境光照为155勒克司度(光照度单位),日平均户外活动时长为36分钟,在近距离用眼时56%的时间偏头角度大于10°等情况,通过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方案,在调整了相关习惯后,近视得到控制。
阳光下运动 比限制用眼时长更有效
“近视防控的关键,是在现阶段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北京海淀医院眼科主任吉昂认为,户外运动是预防近视中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有大型人群队列的循证研究表明,长时间的户外运动情况下,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也不会导致近视。吉昂表示增加户外运动可能比减负等方案更有效。
“目前认为与户外的光照强度具有密切关系。”湖南省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表示,2009年已有研究报道指出,仅需把光照水平提高到15000勒克斯(Lux),就能抑制70%实验性近视,类似的结果后来在哺乳类动物、灵长类动物都得到证实。
用对了光,近视的抑制率甚至能达到100%。也就是说,如果高强度光照不是持续性给予、而是间断式给予,甚至可以保护用眼者根本不发生近视。
“随着信息技术新手段的出现以及一些科学研究的发现,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一些旧有思路,可能需要转变。预防近视的核心信息要既需要通俗易懂,又要科学循证,还要有针对性,并能得到广泛普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医学博士田向阳主持核心信息研发工作,他表示,为此需要开发针对教师、家长、儿童青少年以及医疗卫生人员等不同人群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核心信息,让近视防控知识有触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核心信息将为下一步宣传教育工作提供重要遵循。(记者 张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