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家学者共话“未来学校”发展方向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博超 编辑:苏小莉 2018-12-10 15:22:17
时刻新闻
—分享—

  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部分课题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重要精神,研讨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探索新时期学校发展方向与创建模式。

专家学者共话“未来学校”发展方向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知识工程研究室高级工程师张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创新研究室主任苏红出席研讨会,结合当前高考改革的目标思路与挑战、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未来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等话题,分别为与会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主题报告。

专家学者共话“未来学校”发展方向

  钟秉林在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事关上亿学生前途,社会关注度很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参与,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校协同创新,教育系统内部与教育系统外部的协调改革。

  钟秉林表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的重心要放在如何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上。在此背景下,需要打破高考标准单一、唯分数论的状态。

  “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受到多方因素制约,要遵循规律、试点先行、协同改革、稳妥推进,必须要逐步形成改革的共识和合力。”钟秉林说,高考改革启动后,选课制、分层教学、分组学习、走班教学都可能成为新常态。在实施中应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真正因校制宜、因地制宜,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改进教学效果方面的功能。

专家学者共话“未来学校”发展方向

  张鹏阐释了基础教育知识图谱构建的挑战与技术路线,并指出知识图谱将为智能教育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撑与能力支撑,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大数据支撑。

专家学者共话“未来学校”发展方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创新研究室主任苏红系统介绍了从历史到当代不同时期研究者对“未来学校”的认识,通过大量生动的图文案例,阐述了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她呼吁在场教育工作者,“面向未来,借着新技术的势能,以更加智能化的精准评价,把教育变成酣畅美妙的生命历程。”

  “当前,‘未来学校’已成为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未来学校’建设项目,以此作为推动教育发展一个重要战略举措”。苏红说,“未来学校”建设,涉及对信息技术时代教育理论的重新认识,涉及对传统教育教学元素的重构,涉及对学校教学活动的系统化提升。

专家学者共话“未来学校”发展方向

  课题《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学研高效耦合的智慧校园建设研究》针对“学生选科指导”“教学资源评估”“走班教学质量”进行专项研究,在海南省、北京市东城区以及全国数百所高中的应用。

  课题负责人、好专业升学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成硕表示,通过研究,课题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利用科学的生涯规划与大数据分析,个性化指导学生,有效避免选科分布不合理;第二,结合大量学校经验与三维数学建模,对教学资源精准评估,可保障改革后整体资源利用的合理可控,有效避免教学资源大幅增加;第三,基于运筹学的全局优化算法,可辅助学校找到满足全部学生选科与全部排课规则的课表最优解,有效避免走班教学质量下降。

专家学者共话“未来学校”发展方向

  课题《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观察体系建设》将研究重点集中在“课堂”这一重要教学场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智能、快速、全面的分析。

  课题负责人、清帆科技创始人张文铸介绍,通过分析课堂上学生的表情变化,学校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教师风格的喜好程度等。

专家学者共话“未来学校”发展方向

  课题《关于教学诊断与改革的智能一体化系统研究》,聚焦如何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评价工作。其研究成果,将可能为各级教育部门提供教育发展数据好评价结果,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方案提供参考。

专家学者共话“未来学校”发展方向

  研讨会还举行了开放式校长论坛,来自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海南省海口实验中学的四位校长,分别代表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学校,介绍了自己所在高中学校对建设“未来学校”的思考以及在高考改革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2017年10月10日,《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正式颁布实施,该项目旨在构建起基础平台,通过整合学校、研究者以及企业资源,共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光明融媒记者刘博超)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博超

编辑:苏小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