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园教育集团:不做“火车头”,而做“动车组”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运源 谭琳静 编辑:彭佩 2018-11-22 10:00:08
时刻新闻
—分享—

推进现代化办学管理创新,目的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图为青园教育集团梓枫校区的孩子们在认真上课。长沙晚报通讯员 郭燕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徐运源

  “集团化办学”是近几年教育改革创新的热搜词,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基层教育部门,都提倡鼓励集团化办学。各地结合实际探索,教育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些共同的话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始提出,比如如何避免“贴牌”实现学校之间的真正融合、如何实现“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等。近日,天心区青园教育集团第二期卓越论坛举行,聚焦“集团校的文化共融与创生”,五个校区校长、优秀教师、专家汇聚一堂,一改过去“火车头”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而是创造性地提出“动车组”式集团化办学,共同探讨如何在公办小学的教育集团化中,走出一条文化共融与创生的全新之路。

  不做“火车头”,而做“动车组”

  记者了解到,青园教育集团创建于今年6月,自万芙校区发展而来,目前有万芙、梓枫、井岗、中信、友谊等五个校区,在集团管委会的统一推动下,五所小学联合办学。

  集团化办学并不是新鲜事,全国各地都在搞,如何才能办好,让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更多的家庭和孩子?长沙市名校长、青园教育集团总校长王雅敏创新性地提出了“动车组”发展模式:每个校区不是仅靠“火车头”的动力牵引,而是能够启动自带“发动机”,保持各自的特色和发展空间。在王雅敏看来,动车组发展模式便于校区间形成合力,动车组要想跑得快跑得稳,前提就是大家要在同一个轨道和节奏上向前跑。

  “这个隐形的轨道就是文化。文化融合不是各个校区既有文化的叠加,也不是各个校区文化的调和,更不是简单的优胜劣汰,而是各个校区的管理者和老师基于价值认同选择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王雅敏说。在青园教育集团成立半年中,集团内各校思想交流和培训频繁,卓越论坛已经举办了两届,原有的“青园夜校”更是吸纳了来自各校的更多优秀一线教师参与。

  就集团内的各所学校而言,每所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比如万芙校区(青园小学),办学13年,是在新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名校,有着比较稳定的格局,要进一步解决的是“课程供给侧改革”的挑战;中信校区(青园中信小学),从2013年开办的5个班136名新生,到2019年28个班1300名学生,生源翻了好几倍,但面临“社会期望值高、代课老师比例高、离职流动率高”的“三高”挑战;井岗校区(井岗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在时间的长河中积累了独特的诗词教育特色,但面临着校园面积小等老校现实问题。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个团队可以走得很远。”井岗校区校长骆芳认为,在成立集团之前,各学校都是埋头单干,如今,集团成立“德育发展中心、教师成长中心、质量监控中心、后勤保障中心”,统一排课系统、统一测评,一些问题还可以集合集体智慧解决,“工作更为高效。”

  以文化人,和而不同

  在论坛当日,该教育集团抛出了办学实施方案、五年发展规划等,并且明确提出“今日聚成一团火,明日散作满天星”的目标。青园教育集团的使命不仅仅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推广,更重要的是在于利用集团化的优势来孵化、创生更多新的教育文化品牌。

  在学园文化方面,青园教育集团建立既各具特色又统一传承的“青葵学园”文化场。万芙校区将以“雅学园”为文化定位,深化“雅文化”;井岗校区定位为“韵学园”,将继续经典诗文诵读文化;中信校区定位为“信学园”,构建“信天使”课程体系,突显信念教育品牌特色;梓枫校区则着力打造“智学园”,突显创智、汇智、明智的教育特色,在智慧校园建设上有着明确目标;友谊校区定位为“巴学园”,将着力打造和谐自由个性的教育乐园。

  青园中信校区校长张文认为:“对于集团化办学的每所学校而言,如果只注重硬件上的不停投入,包装出来的就是一台机器,缺乏温度和情感。如果从集团成立开始,就注重团队文化的认同和共同愿景的打造,由内而外地发生作用,那么就有助于融合和创生。”

  根据发展规划,青园教育集团五年内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与合作再造,基本形成优质的、可推广、可借鉴的办学机制和管理模式,让家门口的学校品牌独立,个个精彩。

  天心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邹今倜认为,长沙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多样,涵括了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融合程度不一,有的在教师编制方面做得好,有的直接派出校长、副校长管理,有的从生源方面去融合。“青园教育集团的办学模式又不同,该模式的顶层策划力和推动力是很强的。”受益于这一模式,梓枫校区作为一岁多的新校区,迅速成长,办学质量深受好评。

  一枝独秀不是春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长沙在集团化办学方面的探索起步较早,成果显著。2014年4月,长沙市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办学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对口帮扶、捆绑发展、“多校推一”,是长沙集团化办学推进的四种模式。2015年,长沙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荣获湖南省市州教育工作创新(特色)项目。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针对择校难题,意见明确要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今年6月,天心区教育局深化教学改革,出台了《关于教育现代化办学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成立了青园教育集团、仰天湖教育集团和幼幼幼教集团。“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希望集团化办学促进校本教研、质量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现代化办学管理创新,让优质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资源辐射全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实现教育公平。”天心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伟介绍。

  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之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十三五”期间,长沙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解决学校的均衡发展问题,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不仅传统名校要扩大集团化办学规模,在“十二五”期间成长起来的新优质学校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来实施集团化办学;推进“一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实现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教育观察

  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最大化

  长沙晚报记者 谭琳静

  2018年以来,长沙市集团化办学又添新的生力军和探索者:先是今年6月份,天心区浓墨重彩地成立了青园教育集团、仰天湖教育集团和幼幼幼教集团;最近,开福区也成立了清水塘教育集团。作为教育记者,我们一直在观察,在集团化办学的历史潮流中,这些各具个性的教育集团,究竟要为长沙教育、湖南教育甚至中国教育,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样本意义?

  众所周知,现在集团化办学风起云涌,因为它在迅速解决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功效。但伴随它的,确实也一直有争议。比如,在前面几年的探索中,确实出现过“贴牌名校”的质疑声音;一些老牌名校,因为曾作为“火车头”,需要向多所薄弱学校“输血供血”,输送名师和管理干部,本校出现人才断档“肾亏”现象。如何避免前人的一些弯路,如何实现在教育集团内形成品牌校区和其他校区的良性、互动、互促式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单向的“帮扶”。在天心区成立青园教育集团伊始,其总校校长王雅敏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动车组”的概念:五个校区每个校区都自带“发动机”,集团化就是为了让这些“发动机”充分发动起来,达到更多的创生目的。这半年以来,我们注意到,该教育集团成立的“德育发展中心、教师成长中心、质量监控中心、后勤保障中心”,更多的是起到为各自带“发动机”充电和确保轨道同向的作用。

  集团化办学的历史使命究竟是什么?青园教育集团在本次的卓越论坛上,非常明确地提出,其历史使命就是“今朝聚成一团火,明日散作满天星。”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提法。集团化办学,尤其是公办小学的集团化办学,在王雅敏看来,并非一个长远的命题,而有着其历史时限,在本次卓越论坛上,该教育集团明确提出五年规划,仅仅也只有五年而已。

  教育,公益是其本质属性。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集团化办学,显然不是为了办成一个巨无霸的企业,不需要标准化,不需要利益最大化,却需要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最大化。回归其本质,教育作为社会文化和思想之基石,多元和包容是它的应有之义。如果所有的校园文化做成一模一样,统一到只有一个声音一种理念,那不是社会之幸,而是社会之患。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运源 谭琳静

编辑:彭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