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吴军:为什么我告诉女儿要尽可能上好大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吴军 编辑:苏小莉 2018-11-02 15:18:43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天教育小新给大家推荐的文章作者是吴军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知名的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网络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

  吴军于2002年加入谷歌,是当前谷歌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盟腾讯,担任搜索业务副总裁。后回到谷歌负责计算机问答项目。2014年,作为创始合伙人创立丰元创投。著有《见识》《智能时代》《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硅谷之谜》《大学之路》等多部畅销书,并多次获得包括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在内的国家级图书大奖。

  教育小新和大家分享吴军给正上大学和高中的女儿们的家书,家书中对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遇到的有效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理解并取得财富等具体问题,以及如何洞察世界、人生等哲学问题,给出了诚恳的建议。

  教育改变命运

  梦馨问我:“姐姐上了好大学,是不是将来就会有好工作、好生活。”我说:“不是的,她以后还要努力一辈子。”梦馨又问:“既然以后可以努力一辈子,为什么要接受好的教育?不是有很多人退学创业成功了吗?”这封信是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梦馨:

  你问我为什么我总说“所上大学的好坏,对人的影响远比想象的要小”,但是又说“人需要努力学习,并且接受好的教育”。这不是矛盾的吗?另外,为什么有一些著名的创始人连学业都没完成,这是否意味着学位其实没那么重要。

  你的问题很好,问到了接受教育的必要性的问题。如果我们承认接受教育的必要性,那么总是要尽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虽然接受好的教育和上好大学是相关的,但是两者并不能画等号。上好大学是接受好的教育的方法,甚至是捷径,但不是目的。一个人上了好大学并不等于他接受了好的教育。教育的范围很广,并非仅仅是在学校里上课。

  关于教育的必要性,我们不妨从三个层面来看一看。

  第一,“教育改变命运”这种说法是怎样变成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共识的。

  你在学校里会有这样一个感受,似乎亚裔家庭比其他族裔的家庭更重视教育。这是当下的一个事实,但是在历史上,欧美国家的人曾经比亚洲国家的人更重视教育。在亚洲,过去教育是为了通过考试当官,而不是为了培养生存技能和个人素养。但是,在欧洲,大家很早就意识到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帮助。在16世纪,爱德华六世开始在英国兴办免费教育,任何交不起学费的贫家子弟都可以到“官办”的学校读书。大科学家牛顿就是靠这种免费的公立教育完成了中学学业,进入剑桥大学的。但是这种教育依然不普及,因为很多贫家子弟要先设法工作养活自己,没有时间接受教育。于是,到了伊丽莎白一世的时候,她开始规范学徒制度,由国家出钱帮助贫家子弟学习谋生技能。后来,一些教育家在英国和美国创办了很多“星期日学校”,给贫家子弟普及基础教育。很快人们就发现受没受过教育,将来一辈子的命运常常相差很远。今天,很多人说美国的社会分层,下层人想进入上层很困难,这其实是教育不足造成的。事实上,下层人并不比上层人笨,如果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并且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日后的表现和其他人就不会有多大差别。

  到了普鲁士崛起时,德国的教育家威廉·冯·洪堡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大众的教育体系,主要强调技能教育。几十年后,德意志地区就从欧洲落后的地区变成了强大的德国。美国早期的教育家吉尔曼和艾略特,还要到欧洲取经。亚洲家长在20世纪之后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在历史上,亚洲的教育并不普及,大部分人无法从事体面的职业。当亚洲人发现教育程度和水平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很大时,重视教育才成为一种

  风气。

  之前,我们在收音机里听到关于KIPP(知识就是力量计划)的介绍,这是一个帮助底层家庭孩子接受教育的计划,它让来自底层家庭、加入这个计划的孩子一早就到学校读书,做完作业之后很晚才能回家。这实际上把他们和周围不好的环境隔离开了,这些孩子将来上大学的比例和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上大学的比例差不多,并且只需要一代人就可以摆脱贫困。

  你在学校有一些同学的家长和我们一样来自中国,但和我们略微不一样的是,那些家长来自中国的农村,相对贫穷,而他们的父母更为贫穷,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只是勉强能够读写。但是那些家长的父母非常有见识,知道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是你同学的爸爸、妈妈才得以从很小的乡村来到美国,并且事业有成。这些人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完成了美国很多低收入家庭几代人都没有完成的事情,这多亏了教育。你的那些同学学习都很认真,成绩也很好,他们的哥哥、姐姐大多考上美国最好的大学,因为家长也把教育的重要性传递给了他们。你的那些同学,很多人的家里已经不缺钱了,但是他们依然有主动学习的动力,这说明认识到教育的益处是动力的来源。

  今天你如果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专业人士,都需要足够多的训练,仅靠聪明早已经不够。最基础的训练就是学校教育,这些教育,不仅包括学习课程,也包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合作。今天要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合作。这方面的训练,就是从你在学校里与同学一起做课题开始,比如参加办校报,或者帮助老师辅导低年级的同学。

  顺便和你说一句,我的一些朋友到肯尼亚考察,他们说那里的孩子很穷,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家长依然会送孩子到3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读中学。可见即使在看似靠力气生存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育也是成为专业人士的必经之路。

  第二,如果一个人不愁温饱,甚至家里有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那么教育对他们是否还有必要?不仅有,而且更重要。

  中国有一个词,叫作“土豪”,是指那些发了财,但是举止不是很体面的人。举止不体面的主要原因是接受的教育不够多,读的书不够多。这类人我接触了很多,其实他们在获得财富之后很快会分成两类。一类人花时间接受教育,当然是成人教育,于是他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另一类人依然停留在很低的教育水平上,有了钱后除了糟蹋,想不出能做什么更有意义的事。当然,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在糟蹋,否则也不会干那些事。中国的一位著名作家吴晓波调查了早期在股市上发了大财的几十个人,发现除了一两个之外,其他人的结局无一例外都很惨,有的破产了,有的进了监狱,有的被仇人杀了,或者正在被追杀。这些人都有两个共同点:第一,敢于冒险,并且在大家还不敢冒险时通过冒险赚到了钱;第二,受教育水平都不高,绝大部分人仅仅中学毕业,个别的甚至中学都没毕业。因此,他们在有了钱之后,没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人不接受教育,就很难有见识,而没有见识,做事情就会事倍功半。两年前,中国一个在股市上赚了很多钱的人向我求教,让我解惑。据他说,他在2000年左右时,自己手里的钱不知道比当时的马云多几百倍。2005年,阿里巴巴获得雅虎10亿美元融资的时候,他依然比马云富有,但是今天他可能连马云资产的1%都不到。他自己很努力,但是财富似乎并不会随着努力增加,他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后来,通过和他交谈,我发现他主要的问题是接受的教育太少,对于今天发展得很快的科技一点儿也看不懂,因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围人赶超自己。中国在过去的20多年中,互联网大约以每年20%的速度复合增长,比经济增长快得多。你学过几何级数,知道1.2自己相乘20多次有多大。这个人如果懂得这一点,参与到互联网大潮中,哪怕只获得平均水平的收益,今天不仅积累的财富可观,而且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比现在不知道大多少。今天,他只能顶住股市的那点儿波动,今天赚了,明天赔了,20多年下来,是在原地踏步,顶多是线性增长。

  中国那些财富剧增的家庭,有些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有些则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20年后,他们的孩子的水平高下立判。前者的下一代大多是有教养并且努力上进的人,他们的视野甚至超过他们的父辈。后者的下一代则大多是轻狂之辈,除了玩跑车,滥交朋友,做不了什么事情,在社会上被大家当笑话。可以说,教育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在美国,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富二代不堪大任,好一点儿的仅仅能维持家族的财富,糟糕的会很快把家里的钱挥霍光。范德比尔特曾经是美国首富,他的后代今天有上百人,没有一个是百万富翁。在美国,百万富翁占到人口的3%左右,并不稀少,可见他的后代混得多差。相比之下,大学教授的后代超越前辈的则很多,因为他们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在历史上,有7个家庭的父母和子女都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比例非常高。如果再把范围放大一下,看看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父母,他们很多也是学者,即使他们的子女不能获得诺贝尔奖,很多也是著名学者。相比之下,父母是著名企业家,子女也能成为著名企业家的,并不多见。中国的名臣曾国藩对后代说,依靠财富和官位是很难保证家族兴盛的,唯有教育可以,因此他希望后代不求做大官,而要多读书。

  第三,讲讲退学创业。

  今天大家拿来作为退学创业成功例子的人主要有5个——盖茨、乔布斯、佩奇、布林,以及扎克伯格。

  佩奇和布林在读完本科后进入斯坦福读博士,是在通过了博士入学考试后退学的,因此他们距获得博士学位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非常典型的退学创业例子。类似地,他们高年级的同学杨致远和菲洛也是如此。虽然这几个人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但是接受的教育并不差。

  盖茨和扎克伯格情况类似,他们确实有过人之处,没有大学毕业就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不过,大家对他们的理解存在两个错误。首先,他们至少都上了哈佛,这一点绝大部分年轻人都做不到,而且他们都有过人的技术专长。其次,他们都是在找到了赚钱方法之后,才退学的,而不是在退学以后开始创业的。盖茨一直想拿下学位,并且在几年时间里一直试图兼顾学习和创业,只是后来因为微软的工作太忙,他不得不放弃读书。扎克伯格的情况也类似,他原本打算在暑假全职工作,开学后还是要回到学校,只是被他的教父肖恩·帕克(脸谱网首任总裁)“劝”到了硅谷,再也无法兼顾学业。因此,盖茨和扎克伯格是在创业成功之后,才退学,而不是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把因果关系搞反了。

  至于乔布斯,他仅仅是因为不忍花父母的钱才没有读大学。如果他来自一个相对富有的家庭,他或许会读完大学。

  为什么要尽可能地上好大学呢?这倒不是因为好大学的课程就一定比二流大学的好,而是因为它们有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年轻人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因此很容易受周围同学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比我们或者老师对你们的影响更大。从另一个角度看,不能进入一流大学也没有关系,只要自己用心找到一些好同学为伴即可。人受教育的时间很长,机会很多,自己所在的学校并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所以,我觉得你应该充分理解教育的意义,这对你永远有好处。但是,不要仅仅为了成绩而读书,更不要为了进入一个好学校而读书,而要为了让自己能够真正立足于社会,并且能够成为有用之人而读书。

  你的父亲

  2017年6月

  好运气背后是三倍的努力

  2015年夏天,我送梦华到MIT上大学。在那里她参加新生活动,而我除了在波士顿和剑桥参观游玩,还参加了MIT为家长准备的一些活动,参观了MIT的一些实验室,包括媒体实验室。回到家后,我们收到她寄来的信。这封信是她的高中校长尼克诺夫博士让每一个毕业生在暑假写的,在到了大学之后再寄给父母。在我从波士顿返回旧金山的路上,她在MIT和母亲通了电话,讲了她在那里的生活情况。

  梦华:

  昨天我在家度过了一个没有你的晚上。是的,到了10点钟我才想起你的房间是空的,你实实在在地离开家出去闯荡了。几个月前,你给我和你的妈妈写了封信,我们读了非常感动。你能知道感恩,这非常好,你说你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闯荡,去生活,我们也非常支持你。昨天在MIT分开时,我本来想和你说几句话,但是我想还是留到以后需要的时候再说。今天你给你的妈妈打电话,讲述你遇到的困难,包括数学跳级考试遇到的挫折和在抽签进入实验室时的坏运气。你的妈妈说你有点儿挫折感,我想或许现在是时候给你写一封信,谈谈我的想法和建议。

  现在,我对你所说的和从前的教育有所不同,因为从现在开始,你已经不再是一个孩子了,你已经进入这个五光十色而又十分复杂的社会。因此,我想以朋友的口气,而不是以父母的口气和你交流,这样你或许更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

  首先,我要和你谈谈运气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运气是实实在在的,否认这一点,我们将一事无成。当然,如果以后有时间,我会仔细和你谈谈杜鲁门的故事,以及运气在他一生中的作用。不过,我今天不想谈这些,我要谈谈如何避免坏运气。

  在外人看来,我的运气非常好,但是,如果你读了我的《大学之路》一书中“我的大学之路”那一章,就会发现其实我也经常走背运。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能够从背运中走出来,并且抓住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好运气。其中的秘诀非常简单,用美国将军范佛里特a的话说,就是5倍的投入。范佛里特将军在朝鲜战场上问他的参谋打赢那一场战役需要多少弹药。他的参谋告诉他一个数字,范佛里特说,打出去5倍的弹药。最后范佛里特实现了他的战略目的,从此留下了一个军事术语——范佛里特弹药量。范佛里特将军聪明的地方在于,他比其他人更多地估计了困难,留出足够的余地。这样,幸运的天平才偏向了他那一边。同样走运的还有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就是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的那位将军。威灵顿从来不具备拿破仑的感召力,也从来不高估自己军队的士气和在战役中超水平发挥的可能性。他所做的就是在战前把每一个细节考虑周全,并且把可能遇到的坏情况都考虑进去。在遭遇多次失败之后,他终于因为自己准备充分,获得命运的垂青。

  因此,孩子,如果你想获得10分的成绩,仅仅准备10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你可能要准备30分的努力。有时,我们看到某些人有一些运气,似乎偶然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其实,在这些运气背后,可能是30分的努力。我也不是从小就懂这个道理,而是经过了一些失败和挫折才理解的。直到今天,我在做事情前,都是先假设自己将遇到比别人更坏的运气。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准备通常比别人充足,从外界来看,我才有些好运气。

  和我相比,你的叔叔的运气就要好不少。不过,我知道那是因为他在背后的努力比我多得多,这些对外人来说是看不见的。他刚从中国到斯坦福大学读书时,只有一年的奖学金。接下来,他就要为生计发愁了。我们当时读书和你现在不一样,完全要靠学校的奖学金。你的叔叔想考取约翰·乔菲(JohnCiof.)教授的博士生,并且在他指导下做课题。乔菲教授是当时斯坦福最年轻有为的教授,也是DSL(数字用户线路)之父。可是乔菲教授并不打算招尚未获得博士候选人资格的学生。当然,你的叔叔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暗地里骂乔菲教授一番,然后说:“哼,我不喜欢他的研究课题。”另一条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乔菲教授的看法。你的叔叔选择了第二条。在斯坦福的第三个学期,也就是一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他选了乔菲教授的课,并且取得了第一名,这才让乔菲教授松了口。不过,乔菲教授依然要求你的叔叔先取得博士候选人资格。不幸的是,你的叔叔第一次失败了,好在乔菲教授给了他第二次机会。这一次,他做了三倍的准备,并且在斯坦福电机工程系100多个考试者中获得第一名。这样,他才正式成为乔菲教授的博士生。从他进入斯坦福算起,已经过了两年半。

  你在MIT的日子刚刚开始,将来还有的是机会。如果你做事情总是能够关注每一个细节,付出你期望的结果三倍的努力,好运气会到你这一边。

  其次,我想和你谈谈你对自己的定位。你可能已经知道,今天进入MIT的93%的学生在之前的学校都是前5%的学生。我过去在清华时,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今后,你们中只能有5%的学生能保持在5%的行列,有一半的人会排到后一半,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因此,我想让你知道,不论你现在排在哪里,都不要太在意。如果我是你,我不妨把自己定位在这1000多名新生中70%的位置,也就是说定位在最后的30%。它可以让你有一个放松的心态,而并非不求上进。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你发现自己其实进入前50%,那么你就可以为自己感到高兴了。只要你每年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所进步,就可以了。很多时候,你并不需要关心是否能跳级,或者成为第一名。当你心平气和地完成每一件细小的工作时,你的位置自然而然会上升。

  我在清华管理过一个30多人的班级,相当于给这些学生当学业指导教师。在这30多人中,有两名中国省份的状元,你可以把他们看成加州或者纽约的第一名。另外,还有些奥林匹克理科比赛奖牌的获得者。这么多聪明的人集中在一起,也只能有一个第一名。事实上,有很多学习不错的学生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因为从中学到大学,大部分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再优秀的学生也不例外。不过,这些人后来的表现都证明自己是名副其实的优秀青年。虽然他们未必能够再次获得第一名,但是大部分都在美国最好的大学,诸如普林斯顿或者加州理工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事业有成。因此,人的成长是自己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最后,我想和你谈谈如何走自己的路。你说不论结果如何,你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尝试,这非常好,我和你的妈妈也很支持你。不过,你要知道,当你每迈出一步时,你要在享受这种自己决定事情的自由的同时,接受可能因为经验不足导致的坏结果。对任何人来说,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任何尝试都会伴随失败。但是聪明的人不会让同样的失败重复出现,因为他们会不断地从失败中学习,而且也只有从失败中不断学习,人才能变得成熟。

  避免不必要的失败的最好的办法,是倾听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并且不断地从他们身上学习好的经验和做人的美德。英国教育家约翰·纽曼曾经这样描述一种理想的大学教育:

  先生们,如果让我必须在那种由老师管理,修够学分就能毕业的大学和那种没有教授、考试,让年轻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三四年的大学(比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牛津大学就是这么做的)中选择一种,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为什么呢?我是这样想的,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且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会互相交流,了解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我非常认可纽曼的教育理念,我也一直认为,上大学最重要的目的是向周围的人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习课程。你在MIT,有非常好的同学和最好的教授。除了知识,他们可以教给你很多东西,希望你能够和他们成为朋友,不断向他们学习。

  好了,当你平心静气地读完整封信时,我想你已经知道该如何迎接挑战了。最后,孩子,请你记住,我还是那句老话,人生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好人。只要这样,不论你成功与否,我和你的妈妈都会为你自豪。

  祝你有个美好的夜晚。

  你的父亲

  2015年9月5日

  梦华后来主动找到媒体实验室的一些教授面谈进入该实验室工作的可能性,一个月后,她如愿以偿地进入该实验室。

  更重要的是做个好人

  高中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的上半年是孩子最忙的时候,那段时间的成绩最重要,而且还要参加社会活动,最后要准备十几所大学的申请材料。高中生常常要在那时熬夜,压力很大。为了不让梦华有任何升学压力,我告诉她上什么大学不重要,只要做一个好孩子就好。

  梦华和梦馨:

  姐姐还有两年就要高中毕业了,其间,最重要的就是申请大学。当然,我们希望姐姐能够进入一所好大学学习,姐姐也在努力地做这件事,这很好。一些亚裔家长和学生把进入名牌大学作为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有点儿偏了。对孩子来讲,有很多事情远比上一所好大学重要。今天,我先和你们谈谈这件事。虽然梦馨还小,但是我对姐姐说的话,提出的要求,对妹妹也是一样的。

  几年前,我们一些谷歌早期的员工坐在一起,思考谷歌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我们有幸在非常好的时候加入谷歌。虽然原因有很多,但是谷歌非常独特的一点就是不作恶。这对于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来讲,是非常难得的。谷歌讲不作恶,一些人觉得怎么可能。事实上,那些怀疑它的人因为自己内心黑暗,于是不相信世界上存在光明。2007年,当谷歌倡导开放手机联盟时,世界上各大芯片制造商、手机厂商、移动运营商都参与了,这就是它不作恶的好处。

  至于我们为什么可以进入谷歌,除了业务水平达到它的要求,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认可它的价值观,并且能做到对同事友善,对公司尽责。在历史上,有一些人很早就加入了谷歌,但是因为无法做到友善和合作,最后在公司里待不下去,只好离开,他们因此丧失了获得财富自由的机会。谷歌早期和每个员工分享所有的内部信息,同时要求保守秘密。当公司发展到近千人时,它内部公开的秘密对外一直能保守得很好。这并不是公司强行管制的结果,而是每个员工守信尽责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当时小小的公司才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相反,很多公司在只有几十人时,如果有了盈利,很快就会因为内斗而分崩离析,因为它在选人时,只注重能力,不注重品行。

  一家公司如此,一个人也是一样,相比能力,品行更重要。这一点,我希望你一辈子记住。能力不行,还可以继续努力,一次不行就两次。品行不端正,路走邪了,一辈子都没有希望。我曾经见过不止一个年轻人,虽然家境不错,很聪明,书读得也不错,但是为人自私,心里只想着自己,最后害人害己。我们在面试新员工时,把品行看得比能力更重要。如果能力欠缺,最不济就是贡献为零。如果面试者的品行有问题,将给团队带来巨大的灾难。在美国,大部分人都乐于助人。如果你将来在任何时候有了困难,总能找到愿意帮助你的人,但是没有人愿意冒着损害自己利益的风险帮助那些品行有问题的人。

  一个人的优良品行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开始,通过一件件小事养成的。缺乏好品行的人,很多是因为家长从小疏于管教。这在那些家庭条件较差,或者父母过于繁忙的家庭中表现得很明显。有时,并非父母不重视培养孩子,而是在对孩子的要求上出现偏差,比如有些父母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甚至管教过严,却忽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成长,使得孩子产生逆反情绪,最后适得其反。因此,对于你俩,我向来管得很宽松,甚至有些溺爱,你们的奶奶都觉得我对你们过于仁慈。你们知道,如果你们的成绩不好,我通常不很在意。如果你们的成绩不好却不汇报,我会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极为严厉,因为这涉及品行。

  对任何人来说,相比成功,维持善心更重要。我非常赞赏这句话——“It’snicetobegreat,yetit’sgreattobenice”(成功固然不错,但更重要的是做个好人)。如果一定要在成功和友善之间做出选择,我宁愿你选择友善。很多人以为成功能带来幸福,其实成功不等于幸福,世界上有很多成功人士过得并不幸福。能够一心向善,懂得感恩,即使生活有些艰难,内心也会感到幸福。我们这些谷歌早期的同事讨论过很多次,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才算教育好了。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自己有教养,对他人友善,对世界有爱心。至于能否成功,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信心,就不必担心好人在这个世界缺乏发展机会。因此,我和你们的妈妈对你们的要求是,不论你们将来上什么学校,如何成功,只要你们是好孩子,我们就很高兴。对于梦华,我想和你说的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只要你认真准备升学材料,无论最后结果是什么,我们都接受。哪怕你上了迪安萨学院(DeAnzaCollege迪安萨学院是硅谷地区的一所两年制大专),我和你的妈妈也会爱你,因为你是个好孩子。

  你可能要问怎么才算好孩子,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到下面4点就可以了:

  诚实,守信用;

  勤勉,自律,谦虚;

  友善,随和,也就是英语里所说的nice;

  正直,公正。

  只要能做到这4点,就是好孩子。

  今天和你们讲这些话,希望姐姐在高中最后的两年不要有负担,只要做好孩子,注意关心他人,我就很高兴。希望妹妹从小养成一些好习惯。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吴军

编辑:苏小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