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岳麓书院讲坛第335期:汉传统的形成:以马王堆汉墓为中心

来源:红网 作者:夏金龙 编辑:彭佩 2018-04-09 11:47:52
时刻新闻
—分享—

岳麓书院 资料图

  红网时刻4月9日讯(通讯员 夏金龙)4月11日(周三)下午三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邀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姜生教授登上岳麓书院讲坛,开讲“汉传统的形成:以马王堆汉墓为中心”,以马王堆汉墓及其出土文物入手,讲述汉传统的形成。

  【讲坛信息】

  主 题:汉传统的形成:以马王堆汉墓为中心

  时 间:2018年4月11日(周三)15:00—17:30

  地 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内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

  主讲人:姜生(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持人:陈松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古系教授,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大学分中心首席专家)

  主办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凤凰网

  承办单位: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凤凰网国学频道  岳麓书院历史系

  协办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展基金

  【主讲人简介】

  姜生,现任四川大学历史学(中国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曾任哈佛大学高访、维吉尼亚大学研究教授、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府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获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第二批人文社科跨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第三届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

  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宗教与传统思想文化的跨学科研究和文化战略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东方学》《东方宗教》及《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等中外重要期刊发表成果多篇。代表作《汉帝国的遗产:汉鬼考》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二十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连续支持的“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国际团队学术工程并已完成两卷大型成果,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

  主要原创性贡献:提出“宗教源于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理论;提出“孝道的经济解释”并揭示传统孝道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社会化孝道理论推动了国家和地方社会决策。在国际学界倡导基于宗教研究的历史理解与认知方法。

  【内容简介】

  何谓汉传统?上承三代,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经过两汉以“道”为“衡”的动态拣选、融合与升华,创造性发展而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肌体,泽被东方。汉代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乃汉民族之魂神、大中华之根本。

  马王堆汉墓及其画像中的死后变仙思想,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堪谓汉传统之源。马王堆作为最早可证明的尸解信仰遗存,向后人呈现了此后所有汉墓重复表达的最高信仰——由死而仙。T形帛画和四重棺,以图像和实物结合的方式共同呈现了入冥界、登昆仑、上九天、合大道的信仰。从战国到汉中期,以窦太后为代表的“道者”群体,“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占据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武帝以降,汉儒展现了襟怀天下的胸臆,不仅超越“独尊”心态,而且超越古儒不言怪力乱神的传统,“兼陈万物”,合大道崇仙老,成就汉文明,造成汉传统。直到东汉,蜀地儒生官员仍在努力施行“同心齐鲁、诱进儒墨”的治术。

  从战国到两汉到两晋,虽然主导思想和文化形态历经变迁,而神仙信仰的内核稳定,形成了汉传统的最基本原态架构。此乃华夏民族精神之根,遗风迄今犹存。

  【报名通道】

岳麓书院讲坛第335期讲座报名二维码

岳麓书院讲坛第335期直播二维码

来源:红网

作者:夏金龙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18/04/09/40436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