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富脑袋”实现“富口袋” 看“农村大学生培养计划”湖南样本

来源:红网 作者:孙洁 周洁 编辑:彭佩 2017-11-24 14:39:46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古冲村党支部书记龙四清。

龙四清在古冲村提出了“把每个村庄建成学堂,培养每个老百姓成为读书郎,让读书之风吹遍全村每一个角落”的口号。

  红网时刻11月24日讯(记者 孙洁 通讯员 周洁)秋末冬初,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古冲村里橘香弥漫。行走盘山的水泥路上,远看万绿丛中点点黄,近看累累硕果树弯腰,片片橘林中还若影若现着漂亮实用的小别墅……很难想象,这一切在十几年前,还是唱着“有女莫嫁古冲坡,嫁了也是受罪多;山上只有茅草窝,山下只有泥水喝”的贫困村。

  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一切的变化只源于一个朴实的农家女子——古冲村党支部书记,龙四清。2002年龙四清担任村支书,勇敢挑起带领古冲村脱贫致富这副重担。十多年来,她积极倡导“要想富,先读书”观念,更是明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2008年龙四清攻读“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农村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学位,2014年继续完成了农村行政管理本科学位。

  带领村民学知识、学技术、学法律、学政策;组织了“致富技术进农家”活动,为贫困户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帮教;创办了农民素质教育学校,邀请专家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咨询……龙四清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思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古冲村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古冲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村、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龙四清个人被推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并应邀列席十八届五中全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十大巾帼带头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是教育扶贫的新业态。”怀化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邓安生表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就是着力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富能力和治理能力,着力于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培养,为农村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培养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一村一大”:以点带面激活农村经济

怀化电大溆浦教学点2015秋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农民大学生翟光庆为此成立的“溆浦三得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溆浦土鸡在湖南省名声很大,是公认的馈赠、待客上品,但多是当地村民自养自吃,没有形成规模。怀化电大溆浦教学点2015秋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农民大学生翟光庆为此成立了“溆浦三得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翟光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大胆创新,开设网络微店、淘宝店和多家实体店,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将社员生产的土鸡销往全国各地,“三得”土鸡名声鹊起。

  该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也是怀化广播电视大学“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基地之一。据翟光庆介绍,自2012年成立以来,合作社通过解决就业、技术帮扶、技术服务等方式,帮扶、带动周边200余户贫困人口和其他群众脱贫致富。

  如何守着金山如何发家致富?衡阳衡山县南岳镇延寿村村支书李运林也运用自己在电大所学知识开拓了思路。依靠南岳独特的旅游优势,他带领村民把山间一栋栋的老房子,改造成了民宿。几年间,延寿村的农家乐和民宿从几家发展到了156家。李运林算了一笔账,一家农家乐可以给每户带来年均20万的收入,这156户每年就有3000多万元,只要农家乐一直在开,村民们脱贫之后就不会返贫。

  “学习农村行政管理,有助于我们调解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游客之间的纠纷。并且我们会让他们了解到国家的法律政策、旅游生态方面的知识,这对我们村的长久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李运林说。

  湖南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从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由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具体实施。2015年春季,湖南正式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提升后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培养出的这些农民大学生根植乡土,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

  紧咬“农”字: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

  衡阳常宁市新河镇高朋村村支部书记、主任易晓军早年南下打拼,原本在东莞有着一家广告公司,但看到家乡贫困现状久久不能改善,毅然决定回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并成为衡阳市“农村大学生培养计划”2014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学员。

  高棚村有山有水,靠近湘江,易晓军先自己做试验,发展养殖生态绿色脆鲩鱼产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加之当年几场大水,让他损失好几十万元,但他没有气馁退缩,而是更努力学习科学养殖的方法。

  “在电大学习时李笃生教授讲道,农业要产业化,要进行合约化经营,要抱团取暖,建立合作社,把产业做大做强。”受到启发后易晓军成立了湘江源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村民加入到脆鲩鱼养殖中来,供鱼苗,传技术,代销售。到2016年全村加入合作社的有120余户,合作社年收益达300多万元。

  同样通过课程学习收获颇多的还有衡山县长江镇柘塘村从事竹制品加工、带领村民致富的罗立人。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竹制品加工问题也接踵而至,竞争的激烈、管理知识的贫乏让这个坚强的女人力不从心,她从心里萌发了想要系统学习的念头。2008年,罗立人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同时也给她的竹木加工厂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大学生培养”要紧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要求,咬住“农”字不放松,设置适需的专业和课程。

  衡阳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徐昭桥表示,农民大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农民中的优秀分子,电大设置的系统的课程,既有政策理论的,又有技术技能的,还有实践锻炼的,比较科学,比较全面。特别在实践教学方面,共有37个有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基地,选聘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可以满足农民“干什么就学什么”的实际需求。

衡山县长江镇柘塘村从事竹制品加工、带领村民致富的罗立人。

  线上+线下  实现费用、时间“零负担”

  乡村,农民分散度高,个体差异大,并且肩负务工、务农多重任务,学习费用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那么如何真正调动他们积极性,让其投身“农村大学生培养计划”中去?了解到传统的学习方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等问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特投入1500多万元,创新了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方式,重构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课堂。

  “我们的学费基本上实现了‘零负担’。省里为我们免费发放IPAD、市电大减免1000元、县财政补助1100元、乡镇补助1200元、村转移支付补助2000元,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衡阳市祁东县学员周耀华告诉记者。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课程体系在线上给每个农民学员创建了网络学习空间,配发了移动学习PAD。学员进入空间,自主选课程,学文本,看视频,做作业,参与交流讨论,获取课程知识、技能和形成性考核成绩。给每位教师创设了教学空间。教师通过空间组织线上教学,建设学习资源,进行在线个性化指导、答疑、沟通和批阅作业。

  线下,湖南电大也因地制宜建立起标准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云教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即使是年龄较大、基础较差的农村大学生也不用怕跟不上进度。各教学点都聘请了当地“土专家”在线下实训,面对面地学,手把手地教,直到学会为止。衡阳、常德、怀化等电大分校还在学员中成立了党支部、班委会和创业协作组,经常组织学员开展经验交流和创业帮扶活动。

“土专家”“田秀才”在线下实训。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彭元表示,今后会不断完善“基于网络、依托系统、政校联动、线上线下结合、学历技能衔接、学业创业融通”的农民大学生精准培养模式。通过强化开放,优化服务,完善平台,整合资源,注重分享,健全系统,努力建设一流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搭建服务“三农”的大平台,为服务湖南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孙洁 周洁

编辑:彭佩

本文为教育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17/11/24/404411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教育频道首页